环仲视角|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全球产业视角下的纷争与最新态势(上)
引言
近年来,电动汽车(EV)产业成为中欧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愈发严重,欧盟各国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积极推动新能源转型,电动汽车被视为未来交通工具的核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多年中,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大力推动本国新能源车企发展,催生了比亚迪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这些中国品牌不仅技术成熟、产量大,而且在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 进入2020年代,中国电动车开始大规模出口至欧洲市场,以高性价比和丰富车型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对欧洲本土车企构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汽车工业大国对此高度关注。 美国的“对等关税” 实施后,影响范围波及多个国家,促进了中欧关系的缓和与修复。4月15日,中欧正式达成《电动汽车贸易框架协议》,双方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2.8万欧元/辆的最低价格,以此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方案。 本系列文章将从案件缘起、案件经过、深远影响、应对策略及最新动态等多维度展开剖析,揭示这一贸易争端背后的深层逻辑。 1 案件缘起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令全球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电动车产业的成长,这些政策涵盖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支持、低息贷款等多个方面。根据业内分析,这些补贴措施极大降低了中国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使得中国品牌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全球市场,尤其是在欧洲市场。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动车的欧洲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许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电动车。例如,2023年,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39万辆,占总出口量的45%,大部分为价格亲民的电动车。相比之下,欧洲本土车企(如大众、宝马、奔驰等)仍在进行电动化转型,面临更高的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因此,中国电动车的低价格对本地车企形成了巨大的价格压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公开表示,中国电动车的低价格并非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而是受到中国政府大量补贴的影响,扭曲了市场的公平性。她指出,这种“人为压低价格”的现象不仅威胁到了欧盟的电动车产业,还可能阻碍欧洲本土制造商的创新和转型,最终影响欧洲的经济和就业。因此,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以评估中国补贴政策对欧盟市场的影响。 2 案件经过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举意味着欧盟将深入审查中国政府在电动车产业中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是否存在通过补贴行为来不公平地降低出口电动车的价格,从而造成对欧洲市场的侵占。 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程序概述 根据欧盟相关法律规定,欧盟委员会开展反补贴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9个月) 初步调查从发布反补贴调查启动通知开始,到公布临时调查结果为止。在此阶段,欧盟委员会根据调查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征收临时关税以及征税比例。 第二阶段:最终决定(4个月) 最终决定阶段包括两轮投票程序:第一轮为咨询程序,成员国通过简单多数投票表态是否支持临时关税,结果不具法律效力;第二轮为审查程序,欧委会提交最终关税决定草案后,成员国需以有效多数方式(即代表欧盟65%人口的15个成员国)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投票,除非多数成员国反对,否则提案将通过。 案件调查流程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 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时,欧盟委员会基于多个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投诉,认为中国电动车以极低的价格进入欧盟市场,可能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导致的不公平竞争。调查的主要目标是确认中国政府是否通过补贴措施,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从而使这些汽车能够以低于市场公平价格的方式出口到欧盟。 在初步调查阶段,欧盟委员会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政府收集补贴相关的数据。这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方面的补贴,以及具体的生产成本、销售数据和财务报表。欧盟委员会通过这些数据评估补贴是否导致价格扭曲,损害了欧洲本土车企的竞争力。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2024年6月,欧委会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7.4%至38.1%不等。临时关税的征收是基于欧盟委员会的初步结论,即中国电动汽车的低价出口确实受到政府补贴的支持,且这种补贴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第二阶段:最终决定 在临时关税征收后,欧盟进入最终决定阶段,此阶段包括两轮投票程序。2024年7月,欧盟成员国就家政关税法案举行了第一轮非正式投票。相较于初步调查阶段,欧盟委员会态度呈现缓和态势。终裁税率较临时关税出现调整,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三家中国车企对应税率分别降至 17%、19.3%、36.3% ,产自中国的特斯拉降幅尤为显著,从 20.8% 骤降至 9%。同时,欧盟明确今年 3 月起已登记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无需补缴追溯性关税,且中欧合资车企税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释放积极信号,表明愿与中方深化协商。目前,涉案中国企业正与欧方积极沟通,探索以设定价格底线或数量限额等替代方案,争取规避关税。 2024年10月,欧盟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举行投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声明显示,投票中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围绕对华电动车征税,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持相反意见。在投票前夕,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希望通过与中国进行谈判以解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争端。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柏林重申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支持。 3 案件结果 最终27个欧盟成员国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支持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征收总计最高达45%、长达5年的关税。欧盟委员会随后表示,“尽管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欧盟委员会已获得通过关税措施的必要支持。” 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后采取的最终措施,决定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也就是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进口高关税。 公告显示,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对于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将被征收17%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将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其他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7%的反补贴税,其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在提出单独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税率。 环仲国际业务团队 袁杜娟 环仲高级法律顾问 商舒 环仲高级法律顾问 陈珏 合伙人 扶怡 环仲高级法律顾问 涉商事纠纷相关业务咨询请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环仲官网,或电话咨询:13127864609,邮箱咨询:link-king@linkarb.com.cn 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资讯或文章仅为交流讨论目的,不代表上海环仲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任何法律意见。任何依据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作出的判断或决定(无论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因此造成的法律后果,上海环仲律师事务所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需要相关法律意见或法律服务,欢迎与上海环仲律师事务所相关律师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律所官网